筆電收購
筆電收購
None

我們想讓你知道…有理由相信,當前從上世紀全球化演變而來的「半球化格局」遲早還會進一步回歸為一個「全球化」格局不過屆時的全球化將會是一個迥異於以往美國版全球化的「中國版全球化」。

筆電收購

▲美國霸權不但已經鬆動,而且只剩一半了。(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石齊平 /資深媒體人

先看幾則最近的消息:

2025年3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突然宣布數字人民幣結算系統將全面接入東協10國和中東6國,這意味著全球38%的貿易顯將繞過美元主導的筆電收購Swift系統,直接進入「數字人民幣時刻」。第一筆交易是一筆價值1.2億人民幣(1650萬美元)的汽車零部件付款,從深圳到吉隆坡僅用了7.2秒。這種比眨眼還快的速度,使得筆電收購Swift 3天的處理周期成為了「石器時代」的遺物。全球金融界突然覺醒,一場不流血的貨幣戰爭,用區塊鍊手術刀,割開了美元霸權的血管。

美國霸權不但已經鬆動 而且只剩一半

4月底,中國一架運20在殲10C和空警500的伴飛下,飛抵被以色列封鎖下的黎巴嫩貝魯特機場,運送援助黎巴嫩的物資;隨後又轉飛埃及,與埃及空軍進行聯合軍演飛越金字塔。相關機隊還出現在西奈半島上空,距離以色列僅有50公里的的區域,根據國外媒體報導,以色列在最初階段根本未監測到運20和殲10C的靠近,直到中方戰機主動開啟識別信號才引起以色列預警系統的注意,此一細節表示,中方是在透明飛行,但又具備壓制對手監視系統之能力,此前,中國運20也曾以類似模式飛抵歐洲的塞爾維亞。

輝達創始人、CEO總裁黃仁勳不久前在受訪時被問到有關中國和美國在人工智能(AI)的差距時表示,「中國並不落後」,他說「中國領先我們了嗎?他們就跟在我們後面,非常非常接近了。」黃仁勳還特地強調,在AI這個領域,全世界的研發人員有50%是中國人;又說華為是一個很難對付的對手。與此同時,有媒體報導,中國還有4家小輝達,全都從去年8月開始啟動上市計畫,這4家小輝達(燧原科技、壁仞科技、摩爾線程、沐曦)的創辦人幾乎都來自輝達和超微,是原本的高階主管,加上原本的寒武紀,極有可能都將成為在AI芯片上對華為的助攻。當然,目前還有一家據說是在華為及中國政府全力加持下的神祕公司新凱來(SiCarrier),今年3月在上海中國半導體2025會展中橫空出世,未來表現如何備受各方關注。

另外,可以再補充一個有趣的訊息。有一位年輕的中國AI創業者高遜日前被問到中國現在跟美國AI還有差距嗎,他肯定地回答:「沒有!」他說,在硬件層次還稍有一點差距,在總體算力上都沒有差距了。又問,「是哪一年追上來的?」回答:「就這兩個季度吧。」

我之所以列舉這幾條都是最新的消息或現象,是希望指出一個或許大多數人至今還未注意到的事實:美國霸權不但已經鬆動,而且只剩一半了。

對照大約30年前美國最高光的時候,估計那時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人,會預料到30年之後今天美國的霸權只剩半壁江山了。

▼美國霸權不但已失去半壁江山,大概率還將繼續式微下去。(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筆電收購

屆時將回歸「全球化」格局 不過是迥異於以往的「中國版全球化」

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國力達到前所未有之高峰。當時美籍日裔學者福山教授發表《歷史的終結》一文(後成一書),認為美國模式已是全球最佳,好到不能再好了,足以成為全人類在全球各國模範,無人能質疑福山的論點與研判,因為事實已證明一切。

當時,美國是世界貿易大國、工業大國、科技大國、金融大國、軍事大國、航天大國、海洋大國、體制大國、文化大國,集世界所有全人類的大國於一身。美國當時力推全球化,可以說,當時的全球化就是美國化;全球只有一個中心美國就是全球的貿易中心、工業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以及全球唯一的軍事霸權、航天霸權、海洋霸權,甚至是體制霸權及文化霸權。

時移勢易,就在美國發展為全球世紀霸權的時候,另一邊廂的中國也在出現巨大的變化,1949年新中國成立及1979年改革開放,中國終於逐漸走出1840年代以後中國運勢的百年低潮,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WTO),與美國主導的全球化全面接軌,經濟活力與潛力獲得充分釋放,GDP在全球排名從1979年第15位,再躍升至2000年的第6位,並在2010年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開始與從來就是世界第一的美國雙雙掉入了「修昔底德陷阱」;巧又不巧的是,在同一年的2010年,中國也同時取代了美國全球貿易王國及全球製造業王國的地位。中、美作為全球老二、老大之間的矛盾關係開始浮現並益趨尖銳。

2009年上台的美國歐巴馬總統,以「重返亞太(亞太再平衡)」戰略遏止中國,效果不彰;2017年川普上台,認知到中國成了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不是美國, 甚至反而成了全球化的最大受害者,因而確定了以「反全球化」來對付中國的大戰略。反全球化之後,付諸行動,開始對中國發動各種關稅戰、貿易戰、產業戰等,是謂「去全球化」,中、美關係因此在各個層面出現了與以往融合不同的疏離或對立現象,一個以各自「半球」為範圍,一邊是以美國為核心,一邊是以中國為核心的兩個「半球」的「半球化」格局已然浮現。

拜登2021年繼川普1.0下台後上台,對打擊中國變本加厲搞「小院高牆」,「脫鉤斷鏈」,硬生生切斷中國與各國經貿聯繫的奇經八脈,在反全球化、去全球化之上更進一步搞起了「逆全球化」;2025年,川普2.0重返白宮,發起了包括中國在內針對全球的關稅大戰,這等於是全面徹底地推毀了全球化(我名之曰「斃全球化」)影響,所以,一個前所未見的「半球化」格局開始浮現。

所謂「半球化」格局,就貿易而言,出現的是一個以美國為中心的貿易網絡,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貿易網絡。其實不僅僅是貿易,人們將赫然發現,類似的一半以美國為中心,一半以中國為中心的兩個「半球」的格局,早已在不同領域若浮若現,比如前述的:

金融領域,中國的數字人民幣及中國跨境支付系統(CIP2 .0)正在開始挑戰壟斷已久的美元霸權和筆電收購Swift。中國與東協10國加中東6國的規模已占到全球貿易額的38%,以數字人民幣的高科技、高效率、高安全性及低成本,還有反洗錢等的優勢,未來潛力不容小覷。

科技領域,迄今為止,全球AI玩家只有中、美兩國,原本領先的美國已被中國追近甚至追平,考慮到黃仁勳所講的中國人比例,及算力比拚取決於電力這兩大因素, 美國要保住半壁江山,看來會很吃力,時間不站在它那一邊。

軍事方面,運20的遠程投射,及殲10C與空警500對以色列的電磁壓制,還有最近在喀什米爾爆發的印、巴衝突,巴基斯坦背後的中國武器讓印度背後的美製武器相形見絀,印度總理莫迪憤而炒了印度空軍副總司令,也顯示了中國軍力的今非昔比,大有可跟美國平分秋色之勢。

貿易、科技、金融、軍事之外,其他如產業、航太、海洋,甚至如文化、體制及價值等等,中國實力不是已追平或甚至有所超越美國,就是已拉近了和美國的差距,且總的來講,中國的後勁與潛力明顯優於美國,美國霸權不但已失去半壁江山,大概率還將繼續式微下去,有理由相信,當前從上世紀全球化演變而來的「半球化格局」,遲早還會進一步回歸為一個「全球化」格局,不過屆時的全球化,將會是一個迥異於以往美國版全球化的「中國版全球化」。

▼遲早會進一步回歸為一個「全球化」格局,不過屆時的全球化,將會是一個迥異於以往美國版全球化的「中國版全球化」。(圖/CFP)

筆電收購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筆電收購